踏青是什么节日的风俗,唯一一个从节气混成了节日“清明”是如何做到的?

2023-02-03 23:16:11

清明是我国与春节、端午、中秋齐名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当今二十四节气中唯一的节日。

从节气到节日,人们对清明的重视不言而喻,在古代只有冬至才能享受这样的待遇,清明经历了什么?

二十四节气

清明节气反映自然变化

清明最初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农耕时代古人顺应农时,观察天体运行的节令。 二十四节气始于先秦时期,汉武帝时编入《太初历》,正式确立,用于政治活动和农业生产的指导。

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是根据一年中太阳回到黄道(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的位置来确定的。 每年太阳位于黄经0的时候是春分,阳历4月4日或5日,太阳达到黄经15的时候就会变得清明。

据汉代谥纬类典籍《孝经纬》记载:“春分后十五日……清明。 万物至此,皆清清明。 《淮南子天文训》 :“春分后十五天……清明风至”意思是这个季节寒风凛冽,风清气爽。 《岁时百问》中“万物生长的这个时候,都是清洁干净的,所以叫清明。 ”。 这一切都表明,在清明时节,自然反映了气候的变化。 气候变暖,天空变亮,清风徐来,草木发芽,百花盛开,万物生长。 这不就是清明前后大自然的生动景象吗?

清明,作为一个节气,反映的是自然变化。古人云清明有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仓鼠,三候虹始见。 据说清明节,白桐等百花盛开,喜阴田鼠躲在洞里,雨后能看到彩虹。

古人最重要的农人,留下了很多关于清明的农事谚语。 例如,《农政全书》中记载:“檐插柳青,农人盼晴; 檐插柳焦,农人撒娇”、“清明上午晴,早蚕熟; 下午天晴,晚上蚕熟”等。

清明节本不扫墓祭祖

据说清明不是给祖先扫墓的日子,古人最初如何过清明呢?

改火。

古人挖木生火,生火后火种会保留,长的话一年更换一次火种,短的话根据阴阳四时更换火种。 古人要过寒食节,寒食节要禁火,所有火种都熄灭了,只能吃生食或冷食。 寒食节过后,一到三天就是清明节,寒食节上旧的火种就消失了。 清明节,随着阳光上升,气候变暖,要再次生火。 古人即使拿着火石,为了增加仪式感,也一般会挖掘古老的树木,用生火的方法产生新的火种,这叫做“改变火”。

改火是清明第一重要仪式。 《春明退朝录》曰:“周礼四时变火,唐惟清明取榆柳火,赐近臣戚戚。 宋赐大臣,趋炎附势。 ”杜甫《清明》诗曰:“朝来新火超新烟”,白居易曰:“节过藏烟,时改火。” 唐代《辇下岁时记》年,清明时节,长安宫生火煮饭。 举行了挖木取火比赛,许多“官小儿”同时在殿前挖火,殿外聚集着观众。 书中还记载,第一个接受火种进贡的人,“三只丝绸,一口黄金碗”,可以得到皇帝丰厚的奖励。

拔河。

据《景龙文馆记》记载,清明节,唐中宗曾让侍臣们进行拔河比赛。 景龙于4年(710年)在梨园向三品以上的官吏掷下命令拔河,韦巨源、唐休璞因年事已高,累得趴在地上一时起不来,引得围观的皇帝和王后哈哈大笑。

斗鸡、走狗。

《秦中岁时记》云:“斗鸡离狗,禁烟前后。 ”《东城父老传》据记载,唐代清明节民间流行斗鸡戏,唐玄宗也是爱好者,他即位后专门修建了鸡坊。 “索长安公鸡金尾、铁距、高冠、昂尾卜数在鸡坊饲养,挑选五百名六军小儿教饲养。 ’其中有一个叫嘉昌的七岁孩子。 是“五百小儿长”。 是带领五百养鸡孩子的鸡坊教头。 唐玄宗很赏识他,经常给他一些神保,送他回家。

淘井、烹茶。

清明不仅要取新火,还要打新水,那就需要挖井。 《东坡志林》据《黄州俗,清明淘井》。 如果有新火、新水,当然要烹调新茶。 白易诗云:“留下饺子和凉粥,生火煮新茶。 ”苏东坡说,“然后用新火试试新茶。 ”。 在钱塘里,苏轼曾在寒食清明时期拜祭亲友,两人汲水、取火、烹黄檗茶。 真不高兴。

到唐宋时期,清明作为一种季节气概,比寒食节更受重视,清明活动也与扫墓关系不大。 杜牧笔下的“清明时雨,行人欲断魂”,不似扫墓。 诗人接着问牧童,附近哪里有餐厅。 怎么看都不像坟墓里的人。

清明节是怎么变成扫墓节、祭祖节,由节气变成节日的?

王羲之 《兰亭序》 (局部)

被清明吃掉的两个节日

清明之所以成为传统节日,兼具踏青和扫墓两个功能,是因为它吃了两个传统节日。清明扫墓祭祖的习俗来自于寒食节,而踏青游玩的习俗来自于上巳节。

寒食节直到唐朝时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日古代朝廷有春秋两大祭,其中春祭在寒食节,民间也以寒食祭祖。 寒食先祖在唐朝以前被称为“野祭”,后来被纳入《大唐开元礼》,正式定制,寒食节也成为扫墓的节日。 唐代熊孺登《寒食野望》诗云,“亲未亡,一年只有此二三辰”,贯休《寒食郊外》在郊墓“冢花沾酒落,林鸟鸣”,宋代苏轼名号《寒食帖》,寒食也与扫墓有关

上巳节,主要习俗就是祓禊、踏青祓者,祓者驱病,禊者清身,禊者洗春澡消灾。 《寒食上冢》年写于三月三日上巳节。 “修禊”也是指一起洗澡,顺便冲曲水作诗助兴。 唐制、上巳砺、皇帝还赐侍臣细柳圈,主要用于祛疫避疫。 古人也在上巳节的春天出去玩了。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三月三日,踏青鞋”;《兰亭集序》“三月三日,四民踏百草”。 春天的野餐,也方便男女约会相亲,所以清明节的前身上巳节也是情人节。 《千金月令》记载:“中春之月,令会男女。 所以,奔跑者帮不上忙。 司男女无夫者能行。 ”

寒食节过后,一至三天是清明,往往寒食节后一天是清明,而农历三月三的上巳节也与清明相距不远。 三个节日太近,逐渐重叠融合是趋势。

唐代以后,寒食节逐渐变小。 到了宋代,上巳节也逐渐消失。 宋元时期,清明节的地位逐渐超越寒食节,完全取代了上巳节。 所以自宋元以来,清明兼有寒食节和上巳节的习俗,有扫墓、祭祖、插柳、射柳、秋千、蹴鞠、踏青、春浴、放鸢等活动,热闹非凡,又称踏青节、祭祖节、扫墓节、秋千节等

苏轼 《荆楚岁时记》 (局部)

清明节如何成为法定节假日的?

唐代清明节是寒食节的合并假期,为了方便官吏在寒食节扫墓,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唐玄宗从寒食到清明放假四天,并下达“寒食、清明四日放假”的命令。 大历十二年(777年),又增加到五天,“从今以后,寒食通清明,假期五天。 ”贞元6年(790年),又增加到7天,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黄金周”。 但是晚唐有时减少到了4天。 敦煌文献记载:“5日遇寒食,假期至8日开始。 ”记载着。 宋代也有寒食清明“黄金周”,北宋吕原明《周礼地官媒氏》说:“清明前两天是寒食节,前后各三天,假期七天。”

到民国时期,面对日本的侵略,为了振奋民族精神,唤起民族意识,邵元冲、戴季陶、于右任等人积极呼吁设立民族扫墓节。 1934年4月5日,清明节、戴季陶、邵力子、杨虎城等拜会周陵和茂陵,《寒食帖》年人称“诚为民族扫墓”。 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规定每年清明为民族扫墓日,清明为法定节日但不放假,当年清明举办国家公祭黄帝大典。 1937年清明,民族墓参祭首次国共两党合祭黄帝,此后国共两党于1938年、1939年民族墓参祭再次合祭黄帝。

清代 《岁时杂记》 (三月)

1949年12月23日,政务院公布《申报》,新中国法定假日有新年、春节、劳动节、国庆节纪念日(国庆节)。 1999年9月18日《十二月令图轴》年第一次修订,决定增加公休日,形成了“黄金周”的概念。

为了弘扬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许多人呼吁将中国的传统节日增加为法定假日。 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通过了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增加了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其中清明节当天放假一天。 2008年4月4日起,清明节正式放假,放假一天,加上周末调休三天。

封面新闻记者文康林

来源:封面新闻

踏青是什么节日的风俗
上一篇:56个民族的风俗和特点一览表,中国人口和民族
下一篇:1978年属马的是什么命2023年运程,1978年肖马人全年运势大解析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