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鬼节哪个最厉害,我国民间三大鬼节

2023-02-12 01:02:46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传统节日也丰富多彩,大致可分为人节、鬼节、神节三大类。 通常,人节被认为有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 鬼节有清明节、中元节、寒衣节的神节有三月三、六月六、九月九。 人节注重人伦温情,鬼节注重缅怀亡灵,神节以祭神为主。 在这些节日中,鬼祭是最神秘的,在中国人的思维中,对鬼有恐惧和尊敬,属于比较禁忌的范围,所以关于鬼祭,总是有神秘的意义。

清明节:春日毛毛雨

“清明节下雨,路上的行人欲断魂。 ”杜牧的诗句描写了清明节,在描写人们内心活动的同时,也表现出独特的自然气候。 清明既是节日,又是农历三月的节气,“节气”和“节俗”融合在一起。 清明节前后,气温回升,雨水充沛,是农耕的好机会,也是人们户外郊游、亲近自然的好时候。

所以在清明节这个重要的祭祖日,古人也没有浪费阳光明媚的美好时光,而是在扫墓途中踏青,亲近大自然。

至于清明节的由来,从现有资料来看,清明在唐代还是节气,此后便融合了上巳节与寒食节习俗的复合节日。 唐初,寒食与清明并行,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时,朝廷以政令形式将扫墓活动法定为寒食节。 在宋代,清明与寒食逐渐融为一体,清明节恢复寒食节习俗。 明清以后,上巳节完全退出节日系统,寒食节基本消失,清明节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节日。

中元节:阴盛七月赴汤蹈火

7月15日是鬼节,有丰富的人文底蕴。 民间有传言称,每年7月初阎王爷都会打开阴府大门,让终年关在阴府的幽灵们获得短期的自由,在这个世界上游荡,享受亲人供奉的供品,因此7月被称为鬼月。

在道家看来,七月十五是中元节,是“中元地宫清虚大王”的生日,所以人们会举行“中元会”来祈求灾殃。 佛教认为,七月十五日是盂兰盆节,“盂兰盆节”是梵语音译,意为“救倒吊”,“盂兰盆节”是盛放供品的器皿,佛教认为供奉这个器皿可以拯救死者的痛苦。 佛教典籍《盂兰盆经》记载了《目连救母》的故事。

这一天,与儒家所宣扬的孝道思想不谋而合,成了民间祭祀已故父母和祖先的“鬼节”。

寒衣节:初冬十月授服

十月节是十月朔,也就是十月初一日,俗称“寒衣节”。 农历十月是历史上重要的月份,不仅是收获祭礼和丰年宴隆重举行的月份,也是冬寒乍起的时期。 在古人看来,十月是一个既有欢乐也有悲伤的月份。 人们在祭祀十月祭礼拜年祖先的同时,首先要祈求神灵保佑,为过冬做好准备。

寒衣节,顾名思义就是供奉先人,为先人送上“寒衣”。 天气变冷了,已故的先人也要增加衣服控寒。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丰收时祭祀祖先的风俗,以示孝敬,勿忘书本。 秋月十月,五谷丰登,先人十月初粟祭祖,沿袭之,南北蔓延。

民间选择在10月初给亲属幽灵送寒衣,来源于孟姜女在10月初给山里修长城的丈夫送寒衣的传说。 当她赶到筑城现场时,听到丈夫累死了,被埋在长城脚下,孟姜女哭喊着,天动地裂了长城。 她埋葬了丈夫的遗体,和寒衣一起火化埋了,然后殉情了。 世人无不为之动容,每年10月初,人们都会将纸制寒衣焚烧,以示对孟姜女的尊崇,从而形成后世的寒衣节。

孟姜女的故事很悲伤,但难以置信。 寒衣节的原型是秦朝把夏历十月初一日定为该岁初,即秦历新年。 秦王朝的花迅速消亡,但当年年初的习俗并未消亡。 不仅汉武帝定历前,几代人继承秦历、改历后,民间仍把秦年初作为节日。

宋元以后,寒衣节与清明节、中元节并称为祭奠祭,地方风俗杂志对寒衣节俗有较多的记载,祭先入墓、烧“寒衣”的习俗一直延续到明清。

这三大“鬼节”占据了一年中的春、秋、冬。 有人试着在阴阳五行的学说中加入三个“鬼节”。 “清明节的四月,是水气阴气‘死’的阶段,鬼节起到收鬼的作用。 7月中元,水气为“生”鬼的门打开是饿鬼的时候,此时鬼节起到为鬼做事避祸的作用。 10月是水气“变强”的阶段,是鬼的“旺月”。 从中元的“放鬼”到清明时期的“收鬼”,中间是寒衣节,三者循环形成完整的体系。

古话说“事死如事生”,这三大鬼节实际上是人们对鬼的信仰,反映了人们对死后世界的想象,也是现实世界的体现。 三大“鬼节”各种有趣的传说和禁忌习俗背后充满了前人的智慧和对传统文化的思想传承。

三大鬼节哪个最厉害
上一篇:今年春运什么时候开始,2023年春运明天开始!出行指南请查收→
下一篇:小暑是什么意思呢,今年小暑是哪天?农谚“淋了小暑头,四十五天不放牛”啥意思?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