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上坟有什么讲究和忌讳,清明上坟讲究“前三后四,左五右六”,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

2023-02-23 16:28:13

清明是传统文化中祭祖的重要节日之一,我们每年最少要祭祖四次。 在我们这里,每年正月初三,清明、七月十五中元节、十月初寒衣节都要去先人的坟地祭拜。

清明节扫墓的习俗由来已久,扫墓的规矩也很多,比如“一墓不烧两纸”、“前三后四”、“左五右六”等。 那么,清明节扫墓,即所谓的“前三后四”、“左五右六”是什么意思呢?

前三后四前三天后四天,是指清明前三天,最后四天,一共七天,可以扫墓先人。

清明节给祖先扫墓的习惯其实也不是一开始就存在的。

西汉时,第一次清明以节气的形式出现。 当时清明只是节气,没有祭祀祖先的风俗。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寒食节开始盛行,但我们现在的清明节和寒食节习俗是分不开的。

传说寒食节是为了纪念因不想接受晋文公的封赏而隐居在绵山的介子推而设立的。 晋文公找不来,放火烧了山,介子推死了,晋文公就在这一天设寒食节,让百姓禁火,用冷食。

介子推剧照

到唐代为止,寒食节的影响远远大于清明。 到唐玄宗时期,寒食节定在清明前两天,放假三天。 由于清朝时代历法发生了变化,寒食节被定在清明的前一天。 《开元礼》“寒食通清明,每次寒食休息三天。 ”记载着。 唐德宗时,下令将假期延长至7天。

到了宋朝,朝廷明文规定,皇帝、贵族、卖夫死后,在寒食节到清明这三天都要给祖先扫墓,以追悼已故的亲戚,表示孝敬父母。 据说由于元代解除了火禁,寒食节开始减弱,清明节开始成为主流。

最初的三天后四天,是源于古代清明有七天的假期。 因为有些人离家太远,所以规定“前三后四”可以为家人祭祀。

清明时节祭祖的人很多,有的人怕黄泉路上人多,送来的供品达不到先人,就挪一挪时间再走。

其实,关于清明“前三天后四天”的解释很多,因为清明有寒食,清明不能祭祖,所以清明的前三天,接下来的四天都是祭祖。 这个说法,从小年龄来看是错误的。 寒食节在清明之前,与清明不同,所以也不存在清明不可玩火的说法。

另外,也有说法认为“前三”是指新墓在前三天参拜,旧墓在接下来的四天参拜。 新古坟以3年为期限,最初的3年为新坟,3年后为老坟。

俗话说,千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最初的3、之后的4”的说法不同的理由就在于此。

左五右六所谓左五右六的说法其实也有不同的说法。

据说“左五右六”表示时间。 也就是说,上午需要在五点以后、六点之前去墓地。

有些地方的人认为在下午3点之前做完礼拜就好了。 其实,在新年的老家,无论是扫墓,还是去探望,其实只有上午才能去。 过了中午,不是慰问和祭祀祖先坟墓的时间。

不管是什么习俗,为了缅怀我们已故的亲人,希望我们在另一个世界的亲人安全。

初三上坟有什么讲究和忌讳
上一篇:正月不上坟是什么讲究,2023年正月十四能上坟吗
下一篇:春节后复工复产新闻稿,节后复产复工,安全一刻不松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