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三十禁忌回娘家,明天除夕,除了不能回娘家,还有“三禁忌,二不吃”,愿兔年顺遂

2023-02-28 15:34:33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春节,奇韵历史阁在此祝大家新年快乐。 祝你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兔年幸福满满。

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农历新年,是具有几千年历史的传统节日。

所以,说起春节,自然就变成了传统民俗。

一、“出嫁的女儿大年三十不让回娘家”关于春节的民俗非常多,“出嫁的女儿除夕不能回老家”恐怕是众多民俗中颇有争议的一个。

南北方大部分地区都有类似的民俗传说

例如在北方地区有“出阁的闺女年三十回娘家,散尽娘家财”的说法。

在南方的一些地区有“过个年,死个爷”这个词。 这里的“爷爷”是指“父亲”。 意思是如果出嫁的女性在老家过除夕,就会消灭父亲。

“三十不见娘家灯,见娘家灯死公公”

虽然每个地区的具体说法略有不同,但大致意思是一致的。 也就是说,除夕结婚的女儿不能回老家。 否则,会带来各种不幸,对家里的某人很不利。

民俗上说,儿媳妇在夫家过年,过了除夕后,在当地民俗指定的日子里,女儿和女婿必须带着孩子回老家办派对。

这个被指定的日子,各地有差异,也有初二、初三、初五之后。 无论什么时候,总之都有特定的日期。

在传统民俗与现代文化的碰撞中,每到年关,不知道会出现多少“嫁回家过年”带来的矛盾。

去年,网上有一对夫妇,一家三口想回女方老家,和老家人热闹团聚,但老家父母不做,说什么都不让女儿的家人住,到了30岁住老家很不吉利。

老家很偏僻,附近也没有酒店。 最终,女儿心怀不满,只能带着丈夫和孩子去离老家50里远的小镇找酒店。 到了美好的团圆之年,味道变了。

去年,网上有一个离婚后一个人带着孩子生活的年轻妹妹,过年的时候特意抱着孩子从省城回老家过年。

结果,30日当天,父母和嫂子把她赶出去了。 妹妹很气愤,带着孩子住在了酒店里。

这样的事情每年都会发生多少我不知道,那么,为什么会有“三十岁不能把女儿嫁回老家”的说法,这种说法有什么根据吗?

3358 www.Sina.com/http://www.Sina.com /在封建社会中,重男轻女的思想根深蒂固。 华夏几千年来,男尊女卑。 在这个观念下,社会大众认为家族的儿子才是香火的传承,是家族血脉的延续,而女儿长大出嫁后,就成了夫家之人,与娘家无关。

古语中的二、为什么会有“年三十出嫁女儿不得回娘家”的民俗生动地描述了结婚后女儿和老家的关系。

1、封建社会“三纲五常”下的产物该文化认为,女性结婚后,将与母语家庭分离,成为夫家之人。

有句我们很熟悉的台词。 古装剧中的女性角色对丈夫说:“我生于你家的人。 “死是你家的鬼”,生动地表达了什么是“要嫁的丈夫”。

在除夕这个传统节日里,从祖先那里得到“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这个习俗认为,过年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节日,是合家团聚的日子,就连自己的老先人,也必须回家来看,所以这样的日子一定要和家人一起过,不要收容别人。

那么,既然女儿出嫁了,就不再是老家人,而是婆家人了。 她们当然不能在老家度过30年。

于是,“出嫁的女儿不能在老家过除夕”成为三纲五常之下的一种合情合理的民俗。

封建社会,讲究三纲五常,“夫为妻纲”,女人“出嫁从夫”。旧社会的时候,大多数家庭是多子女家庭,有儿子有女儿,家家有好几个孩子。

孩子们长大了,儿子在家里娶媳妇,女儿在别人家娶媳妇。

所以,许多家庭的父母既是婆家,又是娘家。

那么,像除夕这样盛大的团圆佳节,夫妻是在老家还是婆家度过? 这是个问题。

说话没有规矩,大家随心所欲,在这个问题上就容易出现矛盾、小两口矛盾、婆媳矛盾、父母家矛盾。

而“嫁女不回娘家”的民俗很好地解决了这一潜在的矛盾。

这一民俗相当于赋予除夕所有出嫁的妇女在婆家过年,到了指定的日子,夫妻回老家与娘家人团聚的统一规定。

这样,大家就不用争了,都统一按民俗来。

除夕,儿媳妇们和长辈一起团聚过节,到了指定的日子,女婿又聚集在老家。

“三十晚上无外人”民俗专家认为,30次不让出嫁女儿回老家的习惯,与保护娘家兄弟的利益也有很大关系。

过去生产力低、赋税重,底层老百姓辛辛苦苦地务农、做苦工,一年到头能温饱就好了。

如果遭遇战乱和天灾,饭也吃不饱,全家人很难生存下来。

大多数底层的人们,生活相当艰苦。 痛苦到什么程度呢?

以历史上著名的“康干盛世”时期为例。 康干盛世,是中国历史上经济发展相当旺盛的时期。 国家经济很好,朝廷的财政收入达到了顶峰,但朝廷富裕,并不意味着底层民众富裕。 看看当时的下层民众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据史料记载,乾隆年间,下层民众一天只吃两餐。 而且正经八百的粮食有限,土豆、红薯、玉米是老百姓的日常粮食。

当时,英国文学家约翰巴罗曾访问中国,将见闻写成《我看乾隆盛世》一书。

书上说,他们一行人到广州港后,发现人们都瘦得像柴火,低着头,衣服破旧,住房简陋。

《中国通史》中,还有相关史料记载,乾隆年间,河南地区普通木匠的工资,一年2500文,才变成2.5两银子。

清朝中期,白银的购买力,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的300元左右。

从以上可以看出,古代底层人民的生活是多么困难。

生活艰苦,生活资源就宝贵,家里的粮食就是宝。

在这种情况下,女婿回老家过年,首先要考虑的是,他们只要来老家,就一定要消耗家里的粮食。

他们多吃一口,老家兄弟就得少吃一口,会更饿。

物质条件的匮乏,使人更加自私,老家不希望女婿多吃老家的粮食。

能省一口粮食就一口吧。 女儿在丈夫家,吃不到老家的粮食,不能损害老家兄弟的利益。

街上有这么多年的说法,“年末年初嫁人的女人回老家过年,会对老家兄弟不利,夺走老家的财运”,说白了,过去的穷人只怕女儿吃老家的粮食。

http://www.Sina.com/http://www.Sina.com /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现在和旧社会相比,各方面的情况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促成大部分家庭过年团圆,减少矛盾纠纷

男人劳动养家,女人也一样赚钱养家,女人在婚姻中有独立的人格、独立的思想,不必像旧社会的女人那样屈从于婆家。

80、90后大多是独生子女,而且大家的生活条件也太多了。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舍弃了“除夕不嫁人让女儿回老家”的旧风俗。 是回婆家还是回老家太老了,夫妻双方都很有商量,很多家庭都是两边互换。

另一方面,一些长辈放弃了“嫁人回老家30次对老家不利”的迷信观念,热情欢迎女婿回老家老龄化。

由独生子女组成的家庭,为了热闹,有时会把双方的父母全部召集到一起,步入老年。

结束除夕不让出嫁的女人回老家的民俗后,我们来看看除夕当天其他有趣的风俗吧。

3、封建社会为保护男丁利益的说辞除夕那天,有很多禁忌,也有不能吃的食物。

三、新时代新观念1、根据春节的神话传说,除夕那天牛鬼蛇神要参加活动。

为了不让他们吃惊,必须禁止打扫、扔垃圾、泼脏水、扔垃圾。

2、除夕那天,家人要和和气气。 不要吵架,不要哭,不要闹,不要大声责骂和骂孩子。

一个是怕惊天动地,一个是吉祥,春节是团圆佳节,要和和气圆。

3、说吉祥话,不能说“打死、生死”之类的负面话。

例如,包饺子剩馅到最后,面没了,陷阱太多,不能说面少; 相反,剩下了面。 不要说面和太多,说陷阱准备少。

例如,饺子煮烂了的话,不能说“会破的”。 必须说“赚钱”。 请吉利。

所以说,那些“年三十出嫁女回娘家非常不吉利”的说法,并没有科学依据,只是封建社会“三纲五常”下的产物。1、年夜饭禁止锅巴。 以前的锅巴是农村大锅吃完饭后铁锅上剩下的干巴巴的一层,所以古人认为吃锅巴就是吃锅底,意味着明年吃不上饭。

2、年夜饭忌吃汤、吃粥。 否则,就意味着明年的工作就泡汤了。

这些三十年的禁忌和不能吃,其实是没有科学根据的,只是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而形成的民俗。

不过,“过年说吉祥话”“过年不能骂孩子”这样的民俗,确实有助于活跃节日和美的气氛。 毕竟是大年初一,谁也不想不愉快。

可爱的读者们,在你们的家乡,除夕那天,有什么民俗?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天南地北大拜年#

参考资料: 《节日礼仪》《光绪直隶和州志》010《我看乾隆盛世》010010010《中国通史》0100103010

(图像源网络,入侵删除)

大年三十禁忌回娘家
上一篇:立春吃什么好,立春过后,提醒大家:少吃萝卜和白菜,多吃“春4鲜”,平安入春
下一篇:国家规定春节休息几天,中国古代对春节有哪些法律规定?唐朝放假七天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