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烧给老天爷烧纸讲究,皖北地区改革前夕过年习俗

2023-03-02 07:06:07

新年是中国千百年来的传统节日。 中国地大物博,所以过年的风俗人情也不一样。

别的不说,就拿淮北地区改革前夕人们的新年来说吧。 淮北地区人虽不富裕,民风淳朴,民风知理。 特别是在新年,重视传统习俗。

淮北地区的人谈年,应该从农历腊月初八开始。 常说,吃了腊月,就给你上年纪。 腊八节,再穷,早饭吃米,有钱吃干饭(浓的),穷的喝稀饭。 关于大米,还有一个民间传说。 我喜欢腊八腊饭,麻脸。 游八糊(稀饭)、麻脸苦……。 吃饭前,家家户户的孩子都会端来一碗饭,用碗里的米粒涂上实木(枣树、杏树、桃树等),边涂边说:“游八要涂大米,明年大米会结得很多。 被大米涂上的水果树,明年果然会结出很多果实。

过了这一天,一家之主连续聚集在店里开始布置年货。

无论大小集,过了这一天,渐渐热闹起来。 特别是到了腊月二十几天,聚集的面积扩大到平时的数倍,聚集的地方挤满了人,熟人见面时,第一句话就是:“年龄齐了吗? 回答说:“那一天(年)”都到齐了。 聚集在附近的一些人一天能赶到好几次。

腊八以后,不仅男人忙着过年的东西,女人也没闲着,就张罗起家里过年的新衣什么的。

到了腊月,年味就浓了。 大人小孩、老少少,都是为了忙碌的一年来过年。 从这一天到二十四号,是在蒸年蒸馒头的日子。 首先蒸白色(圆的),然后蒸黑色(杂面卷),蒸黑色、白色的包子。

大人在厨房做馒头,孩子在外面看门。 如果有人来串门、借东西,孩子说我家在蒸馒头,会有人转身出去的。 这是老规矩,过年做馒头不能给别人看。

第一锅馒头出锅时,主人祈祷说:“老灶爷,本姓张,蒸的馒头又白又漂亮。 之后,敬灶神,把馒头放在外面敬姓神和已故亲人,最后放在堂屋敬财神。 尊重一切值得尊敬的东西,凡人才能吃。 大人先吃,孩子后吃。

二十四了,过年用品不可谓不齐全。 香、蜡、纸、炮一定买齐了。 因为这一天是炉灶的日子。

这一天白天,厨房内外要打扫干净。 晚饭后,男主人要给灶具上蜡,在门外点火,灶具下沾黄表纸,然后跪下低头。 “谢谢你保护了我的家。 我的家人平安无事。 你总是又为我家做了一年饭。 我在这里低下了头。 ”说完又撞了好几次头。

二十五日至二十八日是炸鸡、油炸鱼蛋、油炸水果、炸团子、炸虾、杀猪宰羊敬神的日子。

炸年货就像蒸馒头一样,不能一样给别人看。 炸的也是一样先敬天地之神和已故的先人。

有人因家眷平安、人财万贯,许下新年杀猪宰羊的心愿。 如果家人平安无事,财运亨通,愿望一定会得到回报。 如果我家几年前没有养猪和羊的话,我会烤纸、猪、纸和羊。 这样上神不仅不奇怪,而且据说很高兴,表示没有忘记愿望。

上帝杀猪杀羊,只杀雄性,不杀母亲。 公猪叫牙仔,公羊叫骚胡。

这又是关于杀猪的事,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啊。 据说有一个叫马老文的人,杀猪敬神的时候,因为没有牙齿,所以杀了母亲(屯子),杀了几头猪还没死。 那个时候,人很迷信,周围的人什么都说了。 马老文见状,跪下转过脸对老天爷说。 “你是天上的神,我是地上的马老文。 心愿只说猪,也没说牙和屯。 ”和老天爷说话后,我去杀猪的时候,被一刀杀死了。

家境好,到腊月二十九年凑齐了,就不用再凑齐店里送年货了。 日子有点不好过,凑合起来就是除夕了。

除夕是一年的最后一集,这个集被称为“穷小子”集。 这一天收集的过年用品本该贵的就贵,本该便宜的就便宜了。 贵了就不买,或者少买,或者便宜了就多买。

除夕是大人和孩子最忙的一天。

早上起床,大人先打扫房子里和门前的房子,做出口卫生,接下来准备初一到初五的柴火,孩子出去摘松柏枝和竹枝,播放在堂屋后台和门头。 这意味着一年中的绿叶。

早饭后,不需要赶集的人家开始炖肉,写春联贴春联。 年货不齐全的房子,男主人得赶紧去买,有便宜的年货再买,贵了就不买。 因为是最后一集,所以聚集的人很少,人们通常都是急急忙忙走来走去,聚集在一起也聚集不到人。

从家里出来的女儿,离老家近的人,大多在这一天上午回老家。 给父母寄年货,帮父母干活,这一天得去,过了正月十五也不愿意去。

贴春联很有讲究。 家人只要在家就能贴上。 即使一个人不在也不能贴。 不能把家人贴在门外。 所以,聚集在店里的人、拜访亲戚朋友的人、还有一些出去工作的人,天黑前死活都得回家。 这就是年的魅力,家的魅力! 否则,现在打工的人会千里迢迢三十晚上赶到家里吗?

一些有钱人在30早上贴了春联。 因为这张贴纸,来要钱的人看到春联贴了,就转身走了。 不管有多少债务,再着急花钱,也只能等新年到来后再要。 否则,“抠”别人的闭门羹,对双方都不吉利。 个别还债的人家,早就二十七八贴春联了。

除了贴春联有讲究外,写春联更有学问。 你在哪里贴了什么? 在哪里写了什么? 左上右下,门头贴着横签(联子)。 联子多为4个字,也有5个字的。 联子的下面还贴着对方的三个千子。 千子有四个字,其中一角贴在联子上。 这三千字下面又贴了三千字。

贴在主门上后,再贴几件家具。 是贴什么与之相关的字,还是床上贴:身体健康、身体躺在福地等; 堂屋的后台上,赠送福财神和金玉满堂等。 后台的香炉窝里,请贴上“一斗香火等”。 蜡台两侧,大吉大利; 请在箱子的柜子上贴上“里面装满了衣服等”。 锅台的墙上要贴上先请的灶王大人,两边贴上“上天说好话,下界要保持平安,旁边是‘一家之主’。 水壶

上,要贴:水泉四海;石磨上,要贴:下面如雪;院内外树上,要贴:满院春光、抬头见喜、春光明媚等;猪圈羊圈牛棚上,要贴:六畜兴旺等;架车和自行车上,要贴:日行千里等。如粪堆上、红芋窖上、柴垛上和壕头等,要插上花花绿绿的纸条子。

要是当年死老人的家,过年是不贴春联的,只在门中心贴对方的活纸(黄表纸),其它地方什么都不贴。若是死人的第二年,只贴绿纸或兰纸春联。只有到第三年才贴花花绿绿的春联。

春联贴好后,屋里屋外是焕然一新,一片喜庆祥和。大人小孩全都换上了新衣,有录音机和唱片机的户,放的不是河南豫剧,就是喜庆的唢呐曲。

凡同村和东西前后庄打干亲家的,这天中午要带上重礼互相走动。中午吃饭时,还要找上几个关系不错且能喝的作陪,客人不喝个差不多都散不了席。

人们吃过午饭后,就开始准备包年夜饺子了。

待年夜饺子包好后,同族的男性就找在一起给祖先上坟。到祖坟后各自拿出各自的纸和炮,纸都放在一起烧,炮一家接着一家放。然后由辈份最长的领着大家跪地磕头,大伙该喊啥喊啥,口中说道:“某某某,我们来给您拜年送钱了,请您老起来拾钱吧。”说罢磕头起身。

上过祖坟后,大家就按远近门牌之分,各自又去上各自的祖坟,然后又分……

此时,整个田野全是上坟的人,放炮此起彼伏。

上坟回来后,天也就黑了。那时农村虽没通电,但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屋内蜡台上点上粗下细的手工羊油大蜡,院子里挂着几个灯笼,把整个院落照如白昼。

年三十的晚饭,称之为:团圆饭。无论穷与富,都要做几个好菜,温热一“闷子壶”酒,一家围桌而坐,长辈上坐,晚辈下坐,边吃喝边谈话,其乐融融。总结一年经验,谈一年收入;计划明年的农事家事,展望明年的喜事好事和年成。

饭毕,就开始上香点纸放炮接年了。

因那时无电视无网络,人们接过年,收拾好该收拾的一切后,老人和女孩子(过年不能乱去)就在家守岁,守岁又称“守年”和“守财”。他们要么守着一盆炭火,边叙话边磕瓜子,要么围着一台收音机听节目。男的有的串门聊天,有的出去打扑克推牌九,就连十来岁的小孩也拎着灯笼去找邻家的小孩玩。

十二点已过,年就来了。一些景年的人和一些吃商品粮的富户就放开门炮了。这开门炮有的是鞭炮,有的是三个茶杯粗的大坠子,响声不亚于放枪,在夜深人静时能传出好几里地。

几家开门炮一响,串门回家,赌钱的散场。一时间,各村各庄开门炮就接二连三响开了。别看是天寒地冻的天气,整个淮北地区就热闹起来了。

开门炮响过不久,吃饭(年夜饭)炮(长鞭)开始响了,过年就开始了。

那炮声有的是一家接着一家,也有几家同时放的,远远近近,近近远远,此起彼伏,分不清远近,也分不清哪村哪庄,简直就是炮的世界,好像整个宇宙全是炮声。

此时最忙的,就数那些拾炮的青少年了,他们有拎灯笼的,有打手电筒的,每阵都十来个。哪里有炮声,他们就往哪里跑,拾炮时不怕炸伤自己,直往竹杆(炮系在长竹杆上,人举着竹杆放)底下钻。

这边的炮没拾完,那边的炮一响,他们就立马循声前去。此时,一个庄拾炮的队伍都乱碰头。若碰到鞭炮短的户,当拾炮的没跑到地方炮就放完时,拾炮的会说:“我靠,这家也太抠了,过年只放一抹脸的炮。”

从零晨到天明,炮声一直断断续续响个不停,而拾炮的也就追炮声追到天明。

放过开门炮后,一家之主就先洗手脸(洗手脸水不能泼,泼水如泼财),后进厨房透馍,再下年夜饺子。等馍透好后,其他人也都洗好手脸(原来的水)。

在吃年夜饭前,男主人要到堂屋摆上敬神的果贡(各种水果和炸糯米果),点着香,后放吃饭炮(年夜饭炮)。

年夜炮放后,男主人先盛一碗饺子端在手上,再拿两个馍,对着锅说:“老灶爷,过年了,请你就就着锅吃年夜馍和年夜饺子吧。”

敬过老灶爷,男主人就端着饺子拿着馍走到天庭院说:“老天爷、老地爷、观音菩萨,就请你们都下来和我们一起过年吧,愿到愿不到的各路神仙,都下来吃年夜饺子吧。请你们在新的一年里,保佑我家人财两旺,事事称心如意。”

愿过众神后,男主人开始愿已过世的亲人来家过年。“俺xx,过年了,请您回来过年吧,在新的一年里,请保佑咱家人丁两旺,一家人平平安安。”

进堂屋后,又愿财神爷、保家的等诸神下界过年。“财神爷、保家的,请您们下来过年吧,请你们保佑我家财源广进,平安多福,我在这里我给你们磕几个头。”

愿过后,就把馍和饺子放在后台上腊台前的空贡盘里,后点纸磕头。

接着,又分别在屋里间(保家的)、门两旁(门神爷)、天庭院(老天爷、老地爷)、灶台旁(灶王爷)等地点纸磕头。

待该愿的都愿过后,一家人才开始吃年夜饭。 

吃年夜要先咬一口馍后,再去吃饺子,先吃馍意味着当年干活有劲。吃时无菜,大人就蒜,小孩就葱。吃蒜意味一年会算事,吃葱意味一年聪明。

不仅如此,一家之主还把饭端到院子外面吃,这叫抢财。离家越远,就意味当年财旺。

饭后是不兴涮碗的,涮了就叫干净(一年穷得干净)。

这时天还没明,上年纪的人怕冷就坐进被窝,男人还是出去打牌,小孩仍拎着灯去拾炮,姑娘们就出去找同伴们玩(不进人家门)。

那些拾炮虽都是半大的孩子,可庄上谁家起得早,谁家起的晚,谁家的炮长,谁家的炮短,他们大都知道八九分。如炮长的户起得晚,那些拾炮的就成阵的去这家轮翻叫门,被叫者不仅不生气,反而高兴,因叫门的全是破小子(男孩)。

天明了,远近的炮声就稀了。拜年的大戏就又上演了。

已分家单过的人,天一明就带着妻子儿女去给爷爷奶奶、爹娘拜年。因是至亲,拜年不来虚的,磕头是真磕。拜过后老人要给孙子孙女压岁钱,钱多少要根据老人的财力而定。

给自家人拜过后,凡同族的男性都约在一起,由年长点的带队,开始给长辈们逐家逐户拜年了。每到一家,大家该叫啥叫啥,一致说道:“大长一年,请你们上坐,我们都来给您老拜年了。”不等拜者弯腰,被拜者就连忙上前参起众拜者,连声说:“省了,省了。”于是大伙落坐,被拜者就让这拜年队伍中的自家儿孙敬烟、端瓜子。仅一会功夫,大家就起身告辞再去另一家拜。

此时,族与族之间拜年的人马都乱碰头,人们只要一碰面,第一句话就是:你起的早不早?每族人数多少不一,多则几十人,少则七八人。

族内的拜完后,族与族之间就开始互拜了。就连平时关系不好的也在这互相拜年中矛盾不解自开。

这天最忙的要数庄里年纪最大、辈份最长的人。他们从早七点左右开始接送前来拜年的,要接送到十点多钟。

若过了十点再去拜,拜者进门就得先道歉:“因家数多来晚了,请您老别见怪,那就拜个晚年吧。”被拜者不但不生气,还起身招呼,并满脸堆笑地说:“不晚,不晚,年跑远了,来了就算了。”

若给同辈的长兄拜年,进门不说拜年,只说“旺上”,同时还可与嫂子开几句吉利的笑话。

男人拜年结束后,找牌场的找牌场,溜的溜,小孩与小孩玩夜里拾的炮。

你方唱罢我登场。接下来女的拜年就开始了。其拜年的形式和男人拜年差不多。

待女的拜年结束后,都到十一点左右了。

凡同村或附近村庄打干亲者,这时就挎上礼物去拜年(幼去长家)了。

徒弟去师傅家拜年也是这天上中午。

以上两种拜年,被拜者是要管饭的。

下午,是自由活动的时间。男的打牌,女的聊天,老人出门晒太阳(指晴天),小孩玩炮,大姑娘小媳妇找在一齐疯疯乱乱,男女青年有打情骂俏的,也有去野外谈情说爱的。

这天晚上人们睡的很早,因连日来办年忙年,加之除夕之夜不睡觉和一天的拜年活动,所以吃过晚饭点会蜡,上柱香,放嘟噜短炮,把年送走就上床睡觉了。

年初一这天,规矩习俗最多。除夕之夜起来洗手脸不换水,是一人接着一人洗,最后也不倒掉,说法泼水如泼财;除夕之夜吃过饭不涮洗锅碗,说法是越涮洗越干净(穷得干净);做饭不动刀,说法是动铁如动财;这天一天不扫地,说法是越扫越干净(穷得干净);这天大人小孩一天不干任何活计,说法是这天干活,要干一年的活;无论自家人还是外人,这天不吵架不骂人不打架,说法是这天吵架打架骂人,要一年不得安生;大人小孩这天穿新衣花衣,说法是花花绿绿一年,一年内喜事多。

年初二,人们可以干一些小活了,比如打扫屋内外的卫生,女的做一些针线活,大姑娘小媳妇织织线衣,男的到井台担水,这新年担第一挑水到井台得先放炮。

上午,外甥走姥娘家拜年是雷打不动的铁规,也有个别早上去的。 

这天凡是男的,不论老少,不论姥娘家有多远(跨省市除外,当天能来回),不论兄弟几个,全一起去。

上了年纪的人,只要自已能动,绝不叫儿孙替去。

年长的,一般姥娘姥爷和舅舅妗子都过世了。若有表兄在,同样要和姥娘姥爷活着一样,带上两斤细果(糯米面做的,一包一斤),粗果(高粱面做的),两个白馍和丸子及撒子,正好装一马篮子(竹子编的)。上面再放上上坟用的几刀纸和一嘟噜炮,用新毛巾一盖即可。

进门要给表兄“望上”,饭后由表兄带着去上坟拜年。走时,所带的东西表兄只能留一半。

要是无表兄,只有表弟和表侄,去时什么都不拿,只拿纸和炮。就是带东西去,人家也不留。

若是姥娘姥爷都在,去者只带上面讲的礼物,不带纸炮,缺一者要带。

要是姥爷兄弟们多,门牌大,去者不仅要给姥娘姥爷舅舅妗子拜年,还要去给姥爷的弟兄们和其儿子拜年。去者要是个半大的孩子,他们都得给压岁钱(块儿八角)。

无儿子的人家,只好让闺女去。

要是母亲在娘家为闺女时认的有干爹干娘,外甥要和走亲姥娘家一样。像这样的干亲,一般母亲死后就不走了,不像走亲姥娘那样能走人老几辈。

初二这天,谁家都走亲戚,谁家又都来客人。

初三,是走姨家、姨奶家、姨姥家和姑姥家的日子。走这类亲戚就是长辈去世了,也不带纸炮。

年初四,是回年礼的日子,也就是走姑家姐家姑奶家。若姑、姐和姑奶去世了,去者要带上坟的纸炮。

这回年礼的无论带多少东西,只是做做样子,姑、姐和姑奶是一点也不会留,这是祖传的铁规。若去的是小孩,还得给压岁钱。

这天,也是走新亲拜年的日子。就是已定婚末完婚的小伙,走新亲要带四色礼(鸡、鱼、肉、酒)。

还有新婚没小孩的和小孩太小的夫妇,也是这天走丈人家拜年。

没结婚的小伙走时,准丈人不仅只收一半礼物,还要压筐(封礼)。等女方初六回年礼时,准公婆也要压筐(封礼),封礼要见一封二。

夫妇带小孩的,姥娘、姥爷和舅姨都要给压岁的。等人家孩子来回年礼,给压岁钱时,不说见一封二,但不能少于人家给的。不然,亲戚会为此事闹矛盾的。

这回年礼,也是有讲究的。无论亲戚再亲,只要人家先来了,你就得回。回年礼大都是隔一天,若回久了,或不回的话,亲戚有可能就因此不走了。当然也有因给压岁之事不走的。

初五,是小年。早饭必吃初四晚上包的饺子。其形式和吃年夜一样。

过了初五,年就算过完了。到了初六,是逢双开集了日。初七,是逢单开集日。因是刚开集,赶集的人很少,全是本集上和附近的村庄上的人,集上只有卖小孩玩的吃的。

初五前亲戚没走完的或年礼没回完的,到初六就继续走继续回,一直走到正月十五。

从初六到十五,虽说年过完了,可人们仍沉浸在没散尽的年味中。除继续走亲串友拜年外,本庄人就开始互请吃年饭了。凡平时关系不错的,是今天你请,明天我请,后天他又请。饭前饭后除了打牌还是打牌。

初六吃早饭要放炮,因这天是老天爷生。

初七吃早饭要放炮,因这天是织女生。

初八吃早饭要放炮,因这天是龙王爷生。

初九吃早饭要放炮,因这天是火神爷生。

初十吃早饭要放炮,因这天是石头爷生。

十三这天是大阎王忌,人不出远门。

初五以后,因人们闲时间多,又是给男女青年说媒的最佳时间段。若谁家有十七八岁的大姑娘,前去说媒的能把门坎子踢破,这叫一家有女百家提。一些有经验的媒婆,成天价忙得脚板都不沾地。今天这家小伙的爹请,明天那家小伙的娘找,也有个别女方找的。

亲事说好没结婚者,也在这期间要么托媒人下彩礼,要么托媒人定结婚的日子。

在这期间,还有一个重要的习俗,那就是谁家的小伙到了该结婚的年龄还打着光棍,谁家的媳妇婚后不生或光生女孩不生男孩的,天黑后就去托几名好事者,带上香火,要么去寺庙,要么去有神仙居住的孤堆,去拴儿拴女拴媳妇。

每年这时候,寺庙和孤堆都很紧(政府有民兵看守),拴儿拴女拴媳妇的人们要么偷着去,要么给民兵们些好处,让他们睁只眼闭只眼。人们到地方,上好香摆上果贡,点纸放炮后,选一个能说又有经验的,领着大伙跪在香火前开始给被委托家许愿,若一年内得会(就是如愿),第一年还什么愿,第二年还么愿,第三年又还什么愿。许过愿后,就从伺奉香火的人那买个泥人(拴儿的就买男孩,拴女的就买女孩,拴媳妇的就买媳妇),泥人要用红丝线拴着,然后往回走。回去的路上不许回头,不然就不灵了。

到家后,被委托家自然招待大伙好吃好喝。

假如一年内真的得会了,第二年正月十五前的某个夜晚就得还愿(进会)。去时,有亲朋好友及老少爷门一大阵人,抬上贡品和纸马纸人,一路吹吹打打,非常热闹。

第二天早上,得会者家要宴请昨晚去的这些人,因为他们不仅忙活半夜,还拿了份子钱(又叫香火钱)。

尤其是得会的第三年,进会时不仅会大人多,还愿的礼也比头年两重。有些家境好的人家,要待上百儿八十桌客。

像初六、初九这样的好日子,夜晚前去拴儿求女的,进会还愿的队伍是一拨一拨的,烧香磕头都得排队。像一些名寺古庙和神仙多的孤堆,昼夜是人满为患,光地上的炮纸一天能落尺把深。

过了十五,这项活动就自然结束了。

正月十五大似年。这天好多集镇都有传统的古会,早上吃过十四晚包的饺子,放过炮,家家都锁门赶会,全村人几乎是倾巢出动。

要是大些的会,从四面八方上会的人像潮水般一样,那真是扯男抱女的,拉车的,骑车、挑挑的、担担的,一眼看不尽头,每条路都像一条长龙。

会上更是人山人海,比年二十几集上的人还多,就好似现在阜阳火车站广场春运时的民工潮。会上有说书的、算命打卦的、唱大戏的、玩杂技的、演歌舞的;牛行、猪行、羊行、农副产品行、生产用品行、烟花炮竹行、衣布行等,会上最多就卖小孩吃的喝的玩的。

一家之主在会上买春耕用品,女的买家用的物件,男孩买晚上放的花炮,女孩买衣物。

天还没黑下来,村村庄庄就热闹起来了。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像除夕夜一样,各种齐花一溜火花接二连三飞向天空,然后“啪”的一声炮响杆落地。烟花有泥筒的,也有纸筒的,喷出来的烟花由低到高,可达两丈多,就像一棵银花树一样。周围看烟花的大人小孩这时都齐声大喊:“好花,好花!”若有几家关系不错的,就把烟花拿到一块放。

放过烟花,饭后还有一个习俗,那就是打发老灶爷上天。

锅碗涮洗好后,先把灶台打扫干净,男主人就焚香点纸,先把过年时贴的老灶爷和两边对联撕下来烧掉,然后磕头说:“老灶爷,年过完了,今个就打发你上天了,上去后好话多说,孬话别提,再下来时保佐我一家人财两旺,一年里平平安安。”

十六是个好日子,婚嫁的人家特多,要是天气晴好,人们就开始试犁了。犁下地前,要牲口前放试犁长炮。

这天也是接姑娘日。

凡已出嫁的姑娘,无论大小,只要在世,娘家都派人去接,来不来都要去接。

从正月十六到二月二期间,虽年越走越远了,可年仍是人们谈论的话题。一些老亲旧故就在这段时间走动,直走到二月二为止。

整个正月,大人小孩都说吉利话,因正月里正月正,是个草棍都有灵性。

二月二天一亮,男主人起床后第一件事不是开门,而是拿一根手指粗细、一米多长的木棍去敲屋山尖和门头门框。边敲边说:“二月二敲山尖,金子银子往家搬;二月二敲门头,金子银往家邮;二月二敲门框,金子银子家里上。”

晚饭后,要点腊点灯笼放炮,也有很多放齐花和烟花的。男主人睡前,手提灯笼屋里屋外每个旮旯照一遍,据说凡照到的地方,整个夏秋两季夜晚没有蚊子。

过了二月二,年就算彻底过完了,接着就开始春耕大生产了。

过年烧给老天爷烧纸讲究
上一篇:平辈烧纸有什么讲究,老人逝世咋叫白事?白喜事老喜丧,有啥老规距和程序?
下一篇:大年三十烧纸有什么讲究,清明节为什么要在路口烧纸,这些民间习俗到底有哪些禁忌和讲究?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