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地支时间对照表(古人将一天分为12时辰)

2022-12-15 16:11:00

古代的先人们为了生产生活的方便,发明了很多计时器和计时方法。 这些器具各有所长,分别应用于不同的场合。 古代的计时器大致可分为日晷、漏刻、机械表、轮漏、木漏五种系统。

十二地支时间对照表(古人将一天分为12时辰)

第一个计时装置必须算作“土圭”。 用“土圭”计时时,需要把一根木棍立在地上,通过观察日影长度的变化来估计时间。 “日时计”是一种更先进的计时装置,钟表上刻有2.4等分的刻度线,当太阳照射到钟表中心的钟表针上时,钟表针的影子可以向钟表指示时间。

古人烧香计算时间,也叫“火表”。 “火钟”是用线缠在香上,在线的末端系上铜球,在玉盘下放置铜盘,香燃烧断线时,铜球落入铜盘就会发出声音。 这就是古代的闹钟。

十二地支时间对照表(古人将一天分为12时辰)

另外,古人用“水钟”计时。 “水钟”又称滴滴漏、刻漏,是古人利用滴水的等时性原理反复实践而发明的计时方法。 古代白天和晴天可以用日晷测量,但一到晚上或阴天就需要用水钟测量时间。

“水钟”通常由水壶、水壶、水壶三部分构成。 使用时,需要在水壶中央插入铜尺。 铜尺上刻有十二小时的刻度,铜尺前插有木刻浮箭,下方有浮舟。 随着水壶内水量的增多,浮舟也上升,浮箭可以在铜尺上指示刻度的时间。 关于滴滴的记载,在古代诗人的诗文中也很常见,唐代诗人李益在《宫怨》的诗中写道:“海水泄入宫中,共同使长门一夜之间滴漏。” 苏东坡也有诗。 “月缺悬疏桐,忽人初静,见幽人单来,隐孤鸿影”。

十二地支时间对照表(古人将一天分为12时辰)

古代中国普遍采用一天十二小时的计时制度。 这一制度的产生源于古人对太阳运动的观察和认识。 也就是说,时间的流逝取决于太阳的运动。 于是,太阳在空中的方位可以用来确定时间的早晚。 于是古人把太阳在空中的运行轨道均等地分为十二个,分别对应一个方位,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的十二时制发生时间很久,到了《周礼》年“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

与古代特殊的计时装置相对应的是古代独特的计时单位,古代的计时单位主要是时、刻、更、鼓、点。 其中,“时”指的是时刻,古人将一昼夜分为12个时刻,各时刻合起来为现在的2小时。 用“子时”来说,是指夜间11点到凌晨1点的时间段,同样如此。 表示时刻的十二个字,即“地支”、“地支”除了表示时刻外,还与“天干”一起表示夏历年。 除此之外,十二属相也与这十二个字相互对应。

上一篇:十二属相婚配表(属鼠的属性婚配)
下一篇:十一画的起名吉利字男孩(有网民曾声称“给50万就放人”)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